您好,欢迎访问宁夏科协官网

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

08
2017年08月

中国的创举——活字印刷术

来源:科普中国   作者:

 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。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的。到了宋朝,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。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,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∶第一,刻版费时费工费料,第二,大批书版存放不便,第三,有错字不容易更正。

中国古代四大发明

  毕升是北宋的一介布衣,现今湖北英山人。毕升初为印刷铺工人,专事手工印刷。他在印刷实践中,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,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,发明了活字印刷术。

  公元1041——1048年,毕升用胶泥制字,把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,一面刻上单字,再用火烧硬,使之成为陶质,一个字为一个印。排版时先预备一块铁板,铁板上放松香、蜡、纸灰等的混合物,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,在铁框内摆满要印的字印,摆满就是一版。然后用火烘烤,将混合物熔化,与活字块结为一体,趁热用平板在活字上压一下,使字面平整。便可进行印刷。

  用这种方法,印二、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,如果印数多了,几十本以至上千本,效率就很高了。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,一块印刷,一块排字。印完一块,另一块又排好了,这样交替使用,效率很高。常用的字如“之”、“也”等字,每字制成20多个印,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。没有准备的生僻字,则临时刻出,用草木火马上烧成。从印板上拆下来的字,都放入同一字的小木格内,外面贴上按韵分类的标签,以备检索。

  毕升于1051年(宋仁宗皇右三年)逝世,与其妻李妙音合葬于今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之阳。1052年(宋仁宗皇右四年)二月初七日,其子毕嘉、毕文、毕成、毕荣,其孙文显、文斌、文忠为之立碑。毕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,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,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,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。

  活字印刷术看似简单,但发明创造并非易事,且不说把雕版印刷改成活字印刷须独具匠心,仅就实际操作技术,如造字、排版等问题而言,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,提高了印刷的效率。但是,这项重要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,他死后,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。社会主流的印刷方式依旧为传统的雕版印刷。虽然毕升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,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,却流传下去了。

木活字

  在中国古代活字印刷中,除泥活字外,还有木、锡、铜、铅等金属活字以及瓷活字,但大量应用的是木活字。虽然毕升试验过木活字印刷,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,刻制困难,木活字沾水后变形,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,所以毕升没有采用。

  元初,科学家王祯改进行了活字印刷术,发明了木活字。他把每行字夹住,排满后再用木屑塞紧,省去了毕升固定和取下字印之不便。为了减轻排字工人来回寻找单字的劳动,提高排字效率,王帧还匠心独运地发明了一种“转轮排字盘”。他把木活字按韵编号排列在两架木制的大转盘里,一架用来放选出的可用字,另一架放普通常用的字。排字工人只要坐着推动转盘,“左右俱可推转摘字”。

  元成宗大德二年(1298年),王祯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万多个,试印了6万多字的《旌德县志》。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,可见效率之高。《旌德县志》正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。

  明代木活字本较多,多采用宋元传统技术。明万历十四年(1586年)的《唐诗类苑》、《世庙识余录》、嘉靖间(约1515~1530年)的《璧水群英待问会元》等都是木活字的印本。

  在清代,木活字技术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,获得空前的发展。康熙年间木活字本已盛行,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乾隆年间《英武殿聚珍版丛书》的发行。印制该书共刻成大小枣木木活字253500个。印成《英武殿聚珍版丛书》134种,2389卷。

  活字印刷为印刷术之一大革命。活字印刷术则在大约十四世纪传到朝鲜、日本,复由中亚传至小亚细亚与埃及,并影响于欧洲。

  1440年左右,约翰内斯·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,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,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,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。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·德·门多萨在所着《中华大帝国史》中提出,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,并作为他活字印刷术的蓝本。

铅字的活字印刷

  之后,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声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,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。十六世纪,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、美洲、俄国的莫斯科,十九世纪传入澳洲。

  活字印刷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使书籍得以广泛传播。活字印刷术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活字印刷术产生后,大量的文字典籍可以更方便、更准确地保存下来。更重要的是,活字印刷术可为文字提供诸多复本,而这些复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。

  有了活字印刷术,整个世界的文化、教育、沟通等等都发生变化了,就中国而言,中国突然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印刷的书籍比起前代成倍的增长,图书的普及带动了文化的传播,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,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。 

  文章转载自科普中国